医者
OFTEN TO HELP
常常去帮助
大爱
有人说
用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
是一种本能
而用自己的双手
去温暖别人的双手
却是一种大爱
2025 | 秋
在成人ai (郑州市中心成人ai )急诊外科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却眼神坚定的身影,他就是科室负责人程亚栋。
从2009年穿上白大褂至今,这位1986年出生的副主任医师,用15年的坚守与付出,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温暖而扎实的足迹,先后荣获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郑州市 “好医生” 等荣誉,成为患者心中的 “健康守护者”。
PART01
仁心守诊
病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这是程亚栋刻在心底的准则。
临床工作中,加班加点是他的常态,为应对突发急诊手术,他常常在科室待命,面对患者的期盼,他从未有过丝毫退缩。
曾有一位 30 多岁的患者,因外伤合并糖尿病导致右下肢大面积坏死,引发凶险的坏死性筋膜炎,体温高达 39 度,各项指标濒临危急值,且家庭贫困、独自抚养幼子。
程亚栋深知,手术不仅关乎患者性命,更维系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他紧急为患者开展清创手术,术中直面发黑坏死的组织与浓烈恶臭,术后为节省费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还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到床旁查看病情。
最终,经过多次治疗,患者成功保住肢体、恢复行走能力,患者父亲紧握他的手哽咽道谢的场景,成为他坚守医者初心的生动注脚。
PART02
扎根基层
医疗改革的践行者
程亚栋曾在新郑分院扎根帮扶五年,用脚步丈量分级诊疗的 “最后一公里”。
帮扶期间,他每周在郑州与新郑之间往返,累计行程超十几万公里,带领团队组建起年出院超 1700 人次、年手术超 1200 台的优秀骨科团队。
在新郑坐诊时,他常为高龄、贫困患者免去挂号费,再晚也坚持看完最后一位病人。
一位 70 多岁的股骨颈骨折老人,以往需转诊郑州手术,程亚栋不仅将髋关节置换技术引入当地,还克服困难协调 120 系统运送手术器械,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得知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康复困难,他又多次带着康复科医师驱车前往具茨山脚下的老人家中指导,直至老人能自行行走。
2024 年,他还积极联系成人ai 专家到新郑坐诊,完成近 20 台四级手术,让基层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参加学术会议
PART03
技研攻坚
面对医学难题,程亚栋始终以创新为刃,不断突破技术瓶颈。
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增多,这类患者合并症多、病死率高,他从 2016 年起钻研优化诊治流程,结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提出亚急诊治疗时间窗,率先开展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微创技术,让患者尽早恢复负重功能。
曾为 103 岁高龄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时,他与麻醉科、老年医学科协作制定方案,采用闭合间接复位技术,仅用 18 分钟就完成手术,出血仅 30ml,术后第 3 天患者便能下地行走。
针对复杂的骨盆骨折,他主动学习微创置钉技术,即便需暴露在射线下也没有一丝犹豫。
AUTUMN
一次为 ICU 的骨盆骨折患者手术时,他身着厚重铅衣,反复透视近 200 次,最终在患者身上仅留下 1cm 切口,既规避了开放手术风险,又助力患者快速康复,脱下铅衣时,他的洗手衣早已被汗水浸透。
医学或许有边界
但善意没有。
15 年来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
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
在手术台旁、病房之中
用手术刀传递希望
用仁心温暖患者
如今,站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建设的新起点
这位青年医师仍怀揣热忱
以传承为基
以创新为翼
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
坚定前行
书写着新时代医者的
责任与担当
意见需要讲
我要找院长
扫一扫
职工
心声驿站
扫一扫
精彩推荐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在看”呗